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铸师德魂 育学生才 立青院基
查看:15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在学院以"致力人才培养、推动社会发展"为使命,探索 "人文素养、一技之长和社会责任感"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青少系全体教师和学院其他系部的老师一起,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履行教师工作职责,在师德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就青少系在师德建设方面的做法进行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是以学习为抓手,加强师德培训。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管理手册》等一系列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件,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理论水平,依法执教。并根据学院要求,在系部会议上专门研讨新形势下的教师及其行为和学生及其行为之间的关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同时,不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充分发挥"活水"效应。赵飞、范音利、郝颖等教师去年参加清华大学的培训中心关于"教练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培训,很快将所学的方法应用到课程教学实践中,效果良好。通过系列学习和培训活动,我系逐渐建立起了师德良、师心慈、师业精、师身端、师风正、师学勤、师律严的教师队伍。
二是以"五师"为抓手,强化师德意识。"五师"是"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正师风、练师能"。通过抓"五师",强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教师具备"五心",即对教学能尽心,对工作有诚心,对学生有爱心、耐心、信心,对家长有热心,对社会有静心,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舒心、学校放心、家长称心的优秀教师。
我们深知,真正的教育应该包含智慧之爱,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的教育应该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仅仅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培养,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而老师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了自己。青少系的教师基本上都能做到把教书育人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要求和自觉行为,勤奋工作,培养出了一批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社会责任感重、动手能力好的学生。赵培峰是2008级的学生,在丁晓鹃、徐胤、景晓娟等系内老师的指导下,获得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在其联大学习期间我们给予继续关注,在系内老师和学院其他领导和教师的指导下,其新作《这么近,那么远》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雷丹丹是学前专业的学生,作为一名外地生,其钢琴、乐理、舞蹈等艺术课程几乎是一片空白,在开学不久以后就打起退堂鼓,班主任田宏杰老师了解情况以后,一方面不断地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一方面协调任课教师,在田宏杰和丁晓鹃、袁曦等老师的鼓励下,在范音利老师、郭淑芳老师、蒋金锦老师和郝颖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她恢复了信心,坚持学习,目前的状态很好。这样的例子,青少系的每个老师都很多。
三是立足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我们按照学院要求,认真部署专业调研和小学期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通过调研和实训实践,教师了解市场需求,把握科学前沿脉搏并将其结果反馈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同时,完成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的六个转变:在"任务"上从"输出型"向"培养型"转变;在"观念"上从"一人发言"向"师生合作"转变;在"内容"上从"理论型"向"实际型"、"实践型"转变;在"要求"上从"权威型"向"学习型"转变;在"方法"上从"满堂灌型"向"指导型"转变;在"评价"上从"终结型"向"过程--结果型"转变。经过努力,我系的教学质量一直保持良性发展,实现了教学效益、人才效益、社会效益的多项丰收,学生评教的质量一直居于学院前列。
四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一把手",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及管理方式直接决定班级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我系现有13个班级,除了3名行政管理人员,所有教师都担任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紧密联系,起到了为人师表的作用。通过努力,各班级秩序稳定,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百花香。有教师的成功,才有学生的成功;有了学生的成功,才有教师的声誉。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虽然我们的学生是高职学生,但是只要我们用爱去包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我们相信:野百合也有美丽的春天。大爱无痕,花开有声,当学生成长的时候,我们也就收获了职业幸福感。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122次访问,全刊已有1386664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