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超越匠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人才培养纪实
编者按:2013年7月15日,《中国教育报》第八版整版以"超越匠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人才培养纪实"为题,全面介绍了我院"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工作。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查看:13   


















在北京望京地区,坐落着一所生机盎然、青春洋溢的高等职业院校,这里会聚了北京社会公共事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建设者,这里创造着文科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模式,这里见证着首都北京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历史进程,这就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北青院寄予厚望,在学院成立之初亲笔为学院题写校名。秉承着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的殷切希望,北青院始终以"致力人才培养、推动社会发展"为使命,探索并形成了"人文素养、一技之长和社会责任感"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为首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文科高职人才培养道路。2010年12月,作为全国仅有的一所高职院校代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受邀参加国家教育部门在北京召开的高校创先争优活动经验交流会并作"文科高职发展模式"的典型发言。 立身之本--人文素养
菁菁校园,书声琅琅,北青院大一新生青春的脸庞在初秋的第一缕阳光中格外灿烂。在晨读中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是北青院学生最初而又深刻的记忆。在每年9月召开的暑期专业调研论证会上,用人单位几乎都会这样评价北青院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有一门突出的专业技能是最根本的要求,但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修养和文化基础,具有一定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很好地融入工作环境中,学的专业技能才能派上用场,而这正是北青院学生吸引我们的地方……"
刚刚告别高中生活、进入高职院校的青年人,需要学些什么?毋庸置疑,学好专业技能是核心任务。但拥有人文情怀、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却是高职生获得良好发展机遇和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北青院坚持狠抓政治理论、思想品德、大学语文、英语等文化基础课教育,在把学生培养成"职业人"的同时,更要把学生培养成真诚、善良、尚美、感恩的"社会人"。
文科高职不同服务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理工科高职,主要服务第三产业的发展。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梁绿琦说,文科高职培养人才的主要特点是服务人、服务社会,因此,我们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精神、通识教育、人格修养和公共技能的培养,将素质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学生扎实的文化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作为"社会人"的素质,实现"超越匠人"。
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北青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格外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从课堂的单纯接受者,变为了实践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每年北青院的学生都在思政课教师的带领下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以座谈、随机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成因及矫治调查》、《京郊留守妇女和老人生活状况调查》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成果,在首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评奖中,所获奖项可以比肩北大、人大等著名高校。
在活动中学、在竞赛中比、在快乐中成长,是北青院将文化基础课学好、学活的重要理念。这种理念体现在学院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读名著、改名著、演名著,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学生在读、写、说、演的过程中,既掌握了语文知识,又提升了语言表达、材料分析、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在一年一度的"激情大学梦、青春青院情"文化基础课学习成果汇报表演中,由学生改编演绎的《将相和》赢得了满堂喝彩。而同样受到学生欢迎的还有礼仪、演讲、文字编辑与制作、计算机应用、英语才艺、素质拓展、团队合作等内容。学生们在学习、训练、比赛的过程中通力配合、各显身手,学有所获、乐在其中。
"人文精神教育与修养"、"中外文学名著欣赏"、"书法概论与练习"、"佳片赏析"、"形体训练与舞蹈"、"音乐欣赏"、"美工制作"、"演讲与口才"、"自我认识与成长"、"心理诊断与治疗"、"世界热点问题分析"等课程,是北青院为全校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类课程,涵盖了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艺术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各个方面。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围绕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主题学会了审美、欣赏、感悟与思考。
走出课堂,在昌平燕山和温榆河畔,北青院的师生正在判定方位、选宿营地、寻找饮用水源……这是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中"野外生存"课程的教学现场。同样让学生受益匪浅的还有日常自救和互救知识培训、"微爱微笑微成功"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公寓消防逃生疏散演练等等。经过系列培训,加快了学生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换,在更高层次上对学生进行了人格和道德修养的培养,从知、情、意、行全方面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充满人文情怀,用正能量奉献社会。
生存之道-- 一技之长
六月,是离别的季节,也是希望的季节。在今年逼近700万人的就业大潮中搏击,北青院的学子们充满信心。2010级新闻采编与制作(网络编辑)专业的陈俊磊刚刚入职途家网,这家高品质的公寓预订网络公司,专业对口、成长空间大、4000元的月薪都让陈俊磊比较满意。碰巧的是,面试陈俊磊的公司人事主管杨兆鑫是他的2003级师兄,让他对公司有了亲近感。像陈俊磊一样找到如意工作的北青院学生比比皆是。据统计,北青院2013年的就业率高达99.61%,在北京高校居于前列。许多北青院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1991年毕业于文秘专业的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中磊,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北青院学生通过不懈努力,能够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政府官员、公司高管、大学教授、白领律师……这样的成就让学校自豪,也让社会感叹不已。
事实上,掌握专业岗位核心技能,拥有一技之长是北青院人才培养的一贯理念。学校认为,一技之长是高职学生走向社会的"核密码",掌握岗位迁移能力的"生存之道",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岗位核心技能,还要考取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在专业技能和素质上形成专长和特色,获取就业的直接通行证。
北青院根据文科高职的特点,建立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实践运用相融合的"学做合一"的"一技之长"培养体系。在校内,教室和实训室是课堂;在校外,社区、街道、法庭、幼儿园、企业生产一线等都是课堂,各种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场所同样也是课堂,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工作知识",练就"岗位技能"。
"小学期"是"一技之长"培养的一个创举。北青院每个学期都专门设立三周的集中实训环节,将一个学期16周所学的各门课程的单项技能进行综合训练,这在培养学生"一技之长"中占据重要位置。"倾听90后音乐访谈节目制作"是传播系新闻采编制作(影视制作)专业2011年6月开展的三周实践教学项目。该项目要求学生按照节目制作流程,经过策划、演播室录制、录音棚录制单曲、苹果机房后期剪辑合成等环节,最后成片上交。"同桌的你"、"我的父亲"、"一次意外的冲突"、"外地学生北京梦"等成为节目的切入点。策划、导演、导播、主持人、摄像、录音师、编辑、歌手等各个岗位都由学生们自己承担,从90后喜欢的歌曲入手,讲述90后的心灵故事,18个创作小组呈现了18个稚嫩却真诚的节目。崔松松组制作的《北青相对谈》,探讨了外地学生北京求学的两种不同选择,幽默的表达背后渗透着外地90后学生在北京学习、生活的艰辛与执着……这份饱含90后思想的沉甸甸作品也让它获得了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媒体备受关注案例奖"。
课外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也是北青院培养"一技之长"的重要途径,形成了"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才"的生动局面。每年高考前,都是青少系最繁忙的时候。从2010年4月开始,青少系在多家中学开展了"阳光心语高考减压营"活动,活动遍布北京市16个区县,受益学生和家长近两万人。社工系的学生每周都有1天要深入社区、养老机构观摩学习、服务实践。艺术系师生为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设计街徽,英语系师生开展的市民学外语活动,法律系师生深入社区进行法律咨询服务等等,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围绕培养"一技之长",北青院各教学系部都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计算机系与中软集团合作进行的"5R" (即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项目案例、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工作压力、真实的工作机会)模式、社工系的"北青-景山"模式、青少系的"工作坊"模式、艺术系的"以展促赛,赛训结合"模式、管理系的企业基层岗位轮训模式、财金系的课证融通模式,等等。各专业学生都掌握专业核心技能,练就过硬本领,获取"双证书",拥有"一技之长"。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学生青春阳光,能歌善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园(幼儿园)校交替学习,全部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纷纷考取会计资格证书,熟练掌握点钞、小键盘、记账等各种"绝活";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熟练掌握速录技能,成为法院的书记员;艺术系学生作品频频参加各种艺术展览;秘书专业学生熟悉办文办事办会,茶艺、书法各有所长。
在师生忙碌的身影背后,可以明显看到学生的成长,每年北青院学生的录取成绩、英语A/B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均远远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 立足之策-- 社会责任感
2010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王丛歌同学虽然患有小儿麻痹,但每周仍然用半天的时间去社区看望孤寡老人,到敬老院做志愿者。暑假期间,她入住北京康辉老年公寓实习38天,与老人们朝夕相处,用自己的青春热情、积极乐观,服务奉献于这些老年人。北青院的许多学生都如王丛歌一样充满青春正能量,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是北青院建校之初确定的理念,丰富、有效、长期不断线的社会服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楚国清说,培养接受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过硬政治素质和意志品质、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专门人才,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要走出"象牙塔",积极开展社会服务,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超越个人利益,关注现实世界和人类命运,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北青院将社会实践正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体学生,专门设立2个学分的社会实践,实现了学生社会实践全覆盖。坚持将青年、政治特色作为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主线,形成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师生分工合作的社会服务模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些原本书本上才能看到的《弟子规》,如今却以一幅幅直观的画面呈现在怀柔区桥梓镇前茶坞村等京郊农村的文化墙上,为怀柔社会主义新农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09年,受北京市怀柔区精神文明办邀请,艺术系教师带领平面设计专业和油画专业的学生前往前茶坞村,参与"靓丽新农村、文明促和谐"文化墙建设活动。文化墙建设以"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品德,建设文明怀柔"为主题,将《弟子规》"搬"上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孝、悌、谨、信等传统文化精髓,让村民们在视觉享受中感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让艺术系学生在社会服务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树立担当精神。
在奥运会、残奥会、建国60周年庆典、世博会等一系列国内外重大活动中,北青院学生以精湛的技能和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包括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内的各界嘉宾的好评。在北京市多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都活跃着北青院学生洋溢青春微笑、挥洒晶莹汗水的身影。从2007年坚持至今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广泛赞誉;从2008年开始的宋庆龄故居志愿服务活动,使北青院获得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成为仅有的获得该项荣誉的北京高校。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北青院通过社会服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为直接和生动。从2012年开始,北青院受北京市社会工作部门的委托,承担并实施"万名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对北京市3万名基层社区工作者轮训一遍,实现了服务社会的新突破,北青院学生也在培训过程中深刻了解了基层和一线,树立了到基层一线去的志向。在为青海、内蒙古开展干部培训、人才培养等服务过程中,北青院学生们深刻理解国情,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很多学生在毕业时主动选择到西藏等边远地区工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在祖国召唤面前,很多学生主动报名参军,保家卫国。与此同时,北青院还利用首都大学生英才学校、北京志愿者学校、青檬夜校设在学校的优势,在培养大学生骨干、传播志愿服务理念、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际化-- 拓展办学之路
2011年9月,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亚当斯密商学院开学典礼上,人们记住了中国籍留学生杨晓柟博士流利的英文和灿烂的笑脸,而她的母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更成为她身上最显著的标签。
北青院自建校伊始,国际化就被植入到学校的"血液"中,来自全球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才俊济济一堂,是北青院最耀眼的风景。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韩国、新加坡、新西兰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学术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了教学改革试验平台和对外开放交流平台的作用,中外合作办学日益规范,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
北青院从1994年开始招收留学生,是北京最早接收留学生的市属高校之一,目前在校学历教育留学生人数稳居北京高职院校之冠。与加拿大博莱特学院合作的泰尔弗商务分院成立于2001年,是北京市教育部门最早批准成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一。2011年北青院整合涉外教育资源,在泰尔弗商务分院、留学生办公室、对外交流办公室的基础上组建国际学院,进一步推进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如今,伴随着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脚步,北青院的国际化教育愈发有声有色。
开放办学加多文化交融为北青院增添新活力。北青院的外教数量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课程与海外院校同步并完全对接、互认学分,授课环境与国外院校基本相同,实现了不出国门就读海外大学的目标。国内学生与外国留学生同期上课,外方课程约占课堂教学总课程的40%,专业课50%以上全英文授课。小班教学充分保证了教学质量。个性化课表、多元化考评、学分制教学管理,突破应试教育模式,与国外先进教育接轨。严格的管理模式与强大的师资队伍,确保了教学质量及学生素质。北青院还在全校公共英语课中开设外教课,多位外教成为专任教师。
以文化育人,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碰撞、相互交融,帮助学生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理解。"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求我们广泛阅读中西方优秀文化作品,培养了我们鉴别、融合多元文化的能力",2009级国际商务1班卢迪同学说。这不仅是卢迪个人的感受,也是对北青院全体学生的要求。
为开阔学生视野,北青院积极开辟国际交流的"绿色通道"。种类丰富的中国在校生出国交流项目呈几何级增长,至今已有近300名学生前往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著名大学学习和交流,相当一批学生通过自己的奋斗,取得国外著名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每年选拔学生参加赴美带薪社会实践项目,每年选派学生赴美国阿什兰大学进行文化体验,每年组织青年师生赴国外社会调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为学生未来出国深造、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正是拥有了国际化的基因,在国际会议、国际赛事舞台上和国内大型企业里,北青院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很多学生回国后成为国际企业高管,进入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等大型企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弘扬中国文化,扩大留学生规模。北青院积极为外国学生来华短期文化交流开辟"直航",由国外合作院校、机构选派学生来中国进行短期文化体验和汉语学习,帮助国外学生学习汉语,提升汉语交际能力,深入体验中国文化。韩国梦之学校每年暑期选派学生来校,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活动;美国休斯敦大学每两年选派一批学生暑期来校研修汉语课程,学生在此期间获得的学分得到休斯敦大学的认证;法国波尔多龙友协会等机构,每年春季选派学生来校进行汉语学习。经过近20年的发展,北青院先后招收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法国、瑞典、俄罗斯、印尼、埃及、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多名学生,成为北京地区培养国际学生有较大影响的高校之一。
都说大学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而北青院的学生更愿意说"高职是一个可以做梦,开始实现梦想的地方"。在这里,每一位学生经过三年的培养,将成为人文素养、一技之长、社会责任感兼得,同时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从而超越匠人,在未来职场竞争中披荆斩棘,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走出校门时交给自己、家长、学校和社会一份满意的答卷。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125次访问,全刊已有1386664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