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北京青年报》宣传报道我院创业教育工作
用信息化平台助推学生创新创业
查看:36   

  2016年7月29日,《北京青年报》A13版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学做合一”打通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为题,全面介绍了我院创业教育工作。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学做合一”打通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创新创业对每个毕业生来说都是一个梦想,但把这个梦想一直做下去就会变成现实。”7月,在由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主办,百万菁英(北京)教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2016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曾两次登上百万菁英创业共享会的2011级李小雨同学介绍了自己团队打造的《生长空间》项目,凭借新颖、独特的商业模式取得在场评委的高度认可和许多VC机构的青睐,最终摘取桂冠。除了李小雨,该校还有许多同学的项目得到了大赛相关评委的肯定。
  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离不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近年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形成了集“一技之长——创意培养——创新实践——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打通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
们掌握一技之长,这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校历年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王学滨说。
  近些年来,该校涌现出不少创业成功的学生,这些学生身上有个共同点,就是用在学校学到的一技之长进行创新创业。2012年,卢高辉毕业于该校青年教育专业,出于对书法的喜爱及对青年教育的了解,他在2013年创立“童林苑”品牌,主要从事传统文化儿童体验和书法国画等中国优秀文化培训,他说:“自己的兴趣加上在学校学到的专业技能让我创业更有方向,创业也更容易成功。”
2008年,张进柱、赵新星毕业于北青院新闻采编与制作(网络编辑)专业,出于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及对创业的梦想,两人一起创业,建立了密云生活服务网,通过1年的发展形成了6人的团队规模,在2010年成立北京通成网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如今,公司成立了网络运营部、广告设计部、办公用品服务中心、旅游发展部、农产品运营部、同城服务部等部门,并进行了密云360大厦装修及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项目运作。“在学校时,学校开展了很多创业实践活动,并邀请专家学者和创业成功人士为我们开展职业辅导活动,这培养了我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张进柱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为他们进入社会自主创业打下了基础。
  王学滨介绍,学校很早就为学生量身打造创业就业教育模式,相继开设了《创业学导论》、《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除了开设课程外,学校还鼓励学生进行奇思妙想、头脑风暴和创意交流,并定期举办“创新创意创业”主题征文、演讲以及简历设计大赛等活动,“这激发了学生无穷的创意潜力,培育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基本技能,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实习实训和创业实践,不断提升岗位胜任力,以自信的姿态步入社会。”
  为了让学生学到更接地气的创业知识,学校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工作交流等方式,培养了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创
业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将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对职业院校而言,实践是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的“第二课堂”。为此,北青院利用北京市团校创新部落、学院创就业教育实践基地、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等实践平台,加强众创空间和创客文化建设,不断壮大学生创客队伍。目前,该校拥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实训室77个,其中包括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在内的新建实训室17个、北京市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126个。
  “我们通过大赛和实践推动产教结合、教学相长,建立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实践运用相融合的‘学做合一’的培养体系。”该校学生处处长杜世友介绍,在校内,教室和实训室是课堂;在校外,社区、街道、企业生产一线等是课堂,各种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场所也是课堂,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工作知识”,练就“岗位技能”。
  另外,学校还专门开设“小学期”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杜世友说:“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专门设立三周的集中实训环节,将一个学期16周所学的各门课程的单项技能进行综合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为让学生获取个性化求职与辅导信息,北青院构建了“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以学院就业信息网和宣传媒介为“主体”,依托各院系二级网站为支撑,推送发布创新创业政策解读、行业分析和就业相关信息。同时,学校每年都会为毕业学生开展求职行为数据分析,根据毕业生专业、地域、求职需求等为学生提供精准服务,助推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高效开展。
  如何以创新创业教育打通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是学校一直思考的问题。杜世友介绍,学校将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实训打基础、实训学期专技能、顶岗实习强素质”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加强与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联系,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支持和保障力度。“我们会努力造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杜世友说道。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583次访问,全刊已有13866649次访问